老師的話

By: 許平 老師

雖然從小就嚮往像前輩們一樣做一個桃李滿天下的教師,然後如願以償28歲就站在大學講台。可是因為移民這一切的夢想都暫時被擱置了。我們這一代人似乎肩負著正興國家經濟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幸運的是經過多年擱置後的夢想,又不經意間在美麗的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實現了。

也正是這個夢想讓我意外收穫了更多的豐盛。今年學校給了我一次暑假去北京參加華文教師資格培訓的機會,便有了一次在北外和全球華文教師共聚一堂,聆聽北京最優秀的教師授課。難得的提升和進修同時又是一次中華歷史文化的回顧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我們不僅學習上好中文課的經驗和技巧,還從頭到尾重讀了一遍中國和人類發展歷史和文明,參觀古蹟和中國博物館更加增進了切實感受。豐富的中國文化不僅體現在四書五經,儒釋道上,還有琴棋書畫的陶冶。我們也很幸運地聆聽了中國傳統的京劇,古琴的介紹和演奏;體驗了中國書法和國畫;修煉了太極和練習了民族舞。一動一靜,讓我們體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處不在的文化底蘊,留給我們子孫後代豐盛的精神食糧。

帶著這次對中華文化系統的整理回顧,學習和熏陶,回到了學校新學期的講台上,我更加喜愛和有信心做好華文傳播和推廣這個本職工作。在新學期的課程中也採用了北京中小學優秀教師的各種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法,活學活用,立竿見影,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北大附中的黃老師在教授古詩詞時,用缺字,變字體比如柳體、篆體、甲骨文等,讓學生反复朗讀,既無形中增加了背誦的元素,又讓學生在變化中學習,感覺幾遍下來,詩詞學完,學生既理解了這首詩詞又不知不覺中背了下來。這個方法也被我運用在這學期的中文課上,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越讀越有興趣,聲音越來越響亮,也許是這個有音律和節拍的喜悅讀書聲,感染了在門口等待的家長。聲音落下正好下課的鈴聲響起,家長忍不住在門口向教室豎大拇指表示讚賞。

北師大理論和實踐經驗極其豐富的教育心理專家聶老師的兒童心理學課程,也讓我在對孩子們課堂表現的行為和背後的心理因素,有了感知力及應對能力。尤其是她說的關於教育和教師的理念深深影響我。她說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的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一種服務,猶如土壤服務於植物。土壤不像園丁,不會修理花草,但卻把全部的愛給了花和草,土壤在培育植物的過程中豐盛自己。這個理念也被我認同並運用在新學期的課堂上。我不再在心理上排斥調皮的孩子,而是和他們通過交流而彼此理解,和諧相處。既要理解孩子們活潑自由的天性,又要在規矩和自由中找到授課解惑的空間。看起來似乎矛盾的理念,其實這是充分考慮孩子天性需要,又考慮學校傳授知識的功能。

通過這次和各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同吃同住,經常交流,也得到一些真傳:老師從學生興趣點切入,自然導引到所學的內容;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老師要把控好課堂學習節奏,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習內容要豐富有趣,變化形式,讓學生樂於接受。夢想總是美好的,但腳下的路也要一步一步踏實地走下去。好在走在自己喜愛的路上,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會開心地走下去,爭取做一個稱職的老師,無愧于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
By: 王仁祝老師

二十年,似乎是個漫長的日子,可是,轉眼間卻又不知怎麼地給偷偷溜走了。

從事海外中文教學,一路走來,竟也已二十年有餘了。一年年、一屆屆,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培育了溫哥華的華裔子弟們及華文愛好者,為提供他們學習中文的優質環境,而不斷努力著。

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日子,教導孩子們學習的日子,雖覺辛苦,可心靈之充實卻有如漲滿之風帆。看著孩子們日漸長高,中文程度日漸成熟,心中竟也覺得頗有所成﹗

每天在閱報、上網中,是娛樂、是休閒,也順便收集有關的教學資料,提供孩子豐富的知識,誘發其樂於上課的原動力。課前的準備工作,總要想盡辦法,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最有效、最容易接受的情況下學習。孩子在吸收我們教導的知識之餘,我們也與時俱進不斷地在吸收著各地的新知,使我們的心田猶如流泉一般不斷更新,心境也日益年輕了起來。

偶而在文章裡看到一些好的句子,好的片斷,足以啟迪心智的,足以有助中文教學的,都會想辦法把它收錄下來,於課堂中與孩子們共勉、共享。

整日與學童為伍,和小孩子講些童言童語,偶而他們會和你撒撒嬌,就功課上和你小小的討價還價一番。或神秘兮兮地要和你耳語一下,無時無刻要你與其分享他們那不是秘密的秘密。或一臉得意又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告訴你,這一個星期來所發生的大大小小趣事,一切的一切,都值得你傾聽,值得你分享,也是一大樂事。

孩子的心易於滿足,只要你小小的讚美,他們就會樂不可支;孩子的心也敏感脆弱,只要你小小的斥責,全班就會馬上鴉雀無聲。讚美,不可造成孩子們得意忘形,導致班級混亂。斥責,不可造成孩子們心靈的創傷,導致學習低落。在對孩子讚美與斥責之間,分寸的拿捏,隨時都在考驗著老師的能耐。

你得課前準備,上課認真,隨時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打成一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有一顆赤子之心,不能食古不化,變成老古板;否則不僅無法獲得孩子們的心,也不易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在一片敵對式的教學上,那就是真的苦不堪言了。

學齡中的孩子,正是可塑性最佳的年紀,也正是他們對外界的事物產生好奇的年紀,更是它們學習如何正確為人處世的年紀。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要避免的,在日常言行中,在上課、下課的共處中,當老師的怎能不多加觀察孩子的動向,而引導孩子走向人生的光明面!

在孩子中文學習的過程中,父母的鼓勵、敦促,也是孩子學習上莫大的助力,多跟家長聯繫,讓家長也知道教學的時程,家長一定也會樂於配合鼓勵孩子學習,無形中就是老師教學上最大的資源。看著孩子中文日益精進,日常會話可以對答,心中的快慰,又何止是世間事可以相比擬!

互動、關心,是拉近彼此關係的紐帶,在中文教學上也是如此。隔閡只會造成疏離,造成厭倦,於教學上毫無助益。多利用現代化科技來輔助孩子中文學習,除了電話以外,使用電子郵件上的關懷,課業上的提醒,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進而產生互動。當孩子用中文發出一篇電郵,即便是簡單的一句中文,又豈止是孩子攀上中文學習的另一高峰。

歷經這麼多年的教學工作,不曾覺得厭倦,一到了課堂上,我馬上就能享受到教學的樂趣。因此,希望在教學準備上所有的辛苦,都能化為孩子們學習上最大的幫助。願我們能跟著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一起成長茁壯。
By: 林芳芳老師

1994年開始我先後將兩個孩子送進中文學校的同時,自己也一腳走進了海外中文教學的世界。總覺得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秉持對中文教育的熱忱、使命感和不斷進修的精神,努力澆灌耕耘並充實自我。由於海外中文學校學生年齡、家庭背景、中文程度各異,再加上多數都是奉父母之命而來,學生本身對中文的興趣缺缺,自我驅動力不足,自然讓教學工作困難重重。所以如何經營班級、設計課堂活動、編寫教材和建立師生互信關係至關重要,是每個中文教師不容忽視的課題。

二十多年前,電腦不像現在這麼普及,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而且電腦記憶容量小,使用電腦製作中文教材經常當機。一當機就得重新做起。所以很多老師的教材不是手寫,就是影印剪貼。要是能拿出一份電腦印製的教材,必然引來不少羨慕、崇拜的眼光。當年網路不普及,教學資源有限,本地圖書館可供參考的中文書籍少之又少。很多參考書都得回原居地採購,再一本本,一箱箱地扛回來。現在,拜科技所賜,網路發達,電腦功能日新月異,很多知識和材料都能在網路上找到,參考資料取得容易,老師們備課不再費時費工,也使教學工作輕鬆而且豐富多彩。這些年來,真正協助我和眾多老師,在中文教學領域能力提升的重大功臣是台灣僑委會和它旗下的全球華文網。我自己從只會簡單的Word文書處理,到製作精美、有聲有色的生動簡報和學生喜愛的語文遊戲,進而建置屬於自己的部落格Blog和雲端魔豆教室Moodle。全球華文網上的教學資源豐富,各式各樣的資源取之不盡。它們讓我的教學工作生動有趣,讓學生更願意學習,師生雙方均受益非淺。

給海外教師進修的課程,最初只有每年暑假在地的四日教師研習營,每年有兩三位優良老師到海外來講學,分享班級經營、課堂活動的技巧,也教授教案、教材編寫和教具製作。每年的教師研習營就像嘉年華會一樣,各地老師齊聚一堂,一起學習、吸收、分享。一年一度的教師研習營是大家絕不錯過的進修機會。接著才有兩到三個星期的網路種子教師實體班課程。上課期間,食宿全包,每天往返學校和飯店都有旅行大巴士接送,課程豐富緊湊而且實用,每班還配置兩名隨班助教和一名線上助教,提供及時協助。課程結束前不僅帶學員一日遊,還有其他補助。實體班的老師除了有年齡限制,還要通過一定程度的電腦知識測試才能上課,上課期間,要上網提交數份作業或報告。完成一期實體班,必須等兩三年之後,才可以再進入另一期課程。除了實體班以外,老師們還可以選擇「遠距線上課程」,每個星期在固定的時間上網,和世界各地的老師一起在線上學習新知。一批批海外教師由基礎班開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參加一期又一期的種子教師的培訓,讓優秀的中文老師得以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傳播中華文化。

老師們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登入全球華文網,在師資培訓欄目中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課程,慢慢聽,細細看,反覆地學習。該網站的數位華語文教學資源廣大多元,絕對是中文教師在彈指之間就可取得的巨大寶庫。

教書是一份有趣又充滿挑戰的工作,全球華文網是我在中文教學領域裡,不可或缺的教學充電站。
By: 廖惠利老師 關懷懿老師

料峭寒春拉開了早春的帷幕。三月下旬,我們懷著一顆既期待又充滿好奇的心,踏上由BC省中文協會主辦的海外教師赴華交流訪問團行程。這一段充實而緊湊有致的參訪活動,帶給我們許多的驚喜和讚嘆。

第一天從蘭州機場到市區幾十公里的風光,便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的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沿途兩邊都是一片黃土高原。令我驚嘆的是在乾旱而光禿的山坡上,竟然滿佈著一層層像梯田一樣的綠化台階,明顯看出那是人工綠化的痕跡。蘭州 地處黃土高原,南北兩山懷抱,黃河縱貫其中,乾旱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這麼大片的山區,沿途幾十公里,能夠實施如此大規模的綠化工程,可見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與決心。隨著車子的前進,離市區也越來越近,道路兩邊的樹木更是綠意盎然,讓人讚賞不已。

此行最讓我感動的是看到了國內已在普遍深化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教育。我們馬不停蹄地走訪了蘭州、天水、北京、淮安四座城市,分別訪問了蘭州及天水的三所中學、四所小學,以及北京華文教育學院,還參加了六場學術講座。這一連串的參訪活動,讓我們看到了國內基礎教育的工作者所懷抱的辦學使命感。在政府的大力推廣和學校辛勤努力下,真正落實了中華文化向下紮根的願景。

我們足跡所及的各個城鄉,不分地域,不同學校的孩子們,從小學開始,都在快樂的學習各項中國文化傳統的技藝。有的學習國畫、書法、國樂、京劇、詩詞朗誦,有的學習武術、耍劍、擊鼓、傳統功夫及舞蹈,還有些學習剪紙、風箏、泥塑、棋藝、茶藝、中國結、禮儀習俗。孩子們驕傲地向我們展示他們的本事,小臉上綻放著對自己文化的光榮感。不論習文或習武,孩子們都是用心思考,用身體力行。從”文”中薰陶君子的思維,從”武”中磨練超凡的氣魄。讓我們深有感觸: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只有從小學教育開始深耕厚植,才能培養出承擔得起弘揚中華文化的國家棟梁,讓中華民族延續不斷,生生不息。

此次的參訪活動,對在海外從事華文教育的我們,無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我們自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加入海外華文教育工作的行列,一直在為推展海外華文教學及弘揚中華文化而默默地耕耘。在海外從事華文教育的我們,為了教導孩子們識漢字、寫漢字、說漢語,老師們費盡心思,以最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課程中,以提高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因為海外華文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更擔負著民族文化薪火相傳的使命。

身在海外的我們,深切體認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深植於每一個人的思想與生活中。我們的下一代,不僅是美好世界的希望和未來,更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中流砥柱。就是因為這個體認與願景,我們學校,自創校以來穩健的成長茁壯。目前學校開設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課程,建立出標準、正規、專業的海外華文學校,讓熱愛中華文化的各方學子都能學習中文。二十年來,學校每年都舉辦全校學生才藝表演活動,由同學們展示學習中文的成果。表演內容有詩詞朗誦、短劇、成語故事、話劇、兒歌、詩詞吟唱、古詩背誦、話劇、功夫表演等等,應有盡有。雖然孩子們所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項目沒有國內那麼多樣化,但我們深知,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必能聚沙成塔,滴水石穿。讓生長在海外的一株株稚嫩幼苗,因為我們的用心培育而成為參天大樹。

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全世界對漢學的研究已形成了一種時尚顯學。甚至連當今美國總統的孫女,也以流利的背誦唐詩為傲,美國更是掀起了學習中華文化的熱潮。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國力日趨強大。固有中華文化的崇禮尚義,兼容並蓄的美好特質,更加耀眼,令友邦稱羨折服。中華文化已帶動時代的動脈與潮流,全世界的洪流逐漸以中國為核心,勢不可擋。為傳遞中華文化的薪火,拓展海外華文教育,即使再艱辛也是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與使命。
By:段文卓老師

我在温哥华教中文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我曾经教过三,四,五,六,七年级,现在带八年级。我们中文学校有学生上千人,80%以上的学生是纯中文背景(即父母都是华人),但是这些中文背景不一定是来自中国大陆,他们也可能来自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地。有些学生的家庭、只会说方言,和来自半中文背景(父母一方是其它民族或国籍)的学生差不多,可以都归于非汉语背景。

因为中文是一种读音和字形完全没有联系的语言,所以对许多英文背景的初学者来说,困难是相当大的。可想而知来这里读中文的学生很少是出于自愿的。给这样的孩子上课除了耐心以外,注重的就是讲课的方式方法。因为所有的孩子学习的耐性都是有限的,所以如果老师讲课的时间太长,学生就听不进了。因此我讲课总是和课堂练习穿插进行,如分小组读课文,个人回答问题等。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尤其是板书,我鼓励学生自愿到黑板上书写,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练习。这样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和解释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课堂提问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采用点名回答问题,这主要是照顾那些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分小组读课文、讨论问题时,可以看见有些学生所充分表现的组织能力。那些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话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在小组发言。

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功,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最难的应该算是写了。而对于海外华裔学生来说,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语言基础好,阅读量较大,思维清晰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会相应的强一些。所以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把自己要说的意思大概表达出来,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倡自由表达,快乐作文,鼓励他们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因此,我的感受就是中文教学要以吸引学生为主,讲究教学方法为辅,才能把中文教好。希望日后我们的学生能在中文学校愉快地学习,尽所能地感受中国文字所隐藏的无穷魅力,尽所能地贴近汉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y: 段文卓 老师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是一份你肩上的成年礼物,是一个你必须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那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作为海外的中文教师,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崇高使命,因为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侨,凡是有华人华侨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伴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华文教育日显重要。因此中文教师从事着一个伟大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播种阳光的园丁。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歌颂老师。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也更体会到这份责任的重大。每一个中文教师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提升海外中文教师整体的素质和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中文教师们任重而道远。

一名好的中文老师的标准是什么?除了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学能力以及教育事业心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你教的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学中文”。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好的中文老师。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应该特别重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是“效在课上,功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材料充足,课堂上才不会乏味无趣,学生才有兴趣学下去;第二是要“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要真正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就会更加爱老师,进而爱学习老师教的中文;第三是善于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即使老师认真地教、家长主动地帮,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对于生长在加拿大的孩子,由于中文和英语语法的差异,讲汉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越来越不自然和困难。但是如果孩子对学习中文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的学,这就是中文老师的最大成功。

善于表扬学生,提高学生学中文的自信心是中文老师成功的又一法宝。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语,尤其是孩子。在教学中,老师如能适时地给学生一句赞扬的话语,甚至一个赞同的眼神,都能使他们感到骄傲,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表扬学生并不难,贵在去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处。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份漂亮的作业,甚至自觉地说一句中文都是值得表扬的地方。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处,付出责任心和爱心,就会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家长感到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是值得。只有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顺利的进行。

老师,一直是学生们的灯塔、指向标,他们的责任是把学生们从无知的大海中引向知识的彼岸。学生,一直是老师们的希望和骄傲,他们的责任是在老师的指引下,驶出那片无知的大海,登上知识的峰顶。因此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灿烂的金子般的光辉吧!
By: 趙海鷹老師

在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每個週六你都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輛接一輛車駛進停車場,家長們紛紛把孩子從車裡領下來,匆忙奔向教學樓,奔向各自的教室。隨著鈴聲響起,教室裡很快傳出了孩子們清脆的朗讀聲……。

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目前有一千多名學生,學生們分別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家庭。這些學生學習的起點不同,學習熱情也有差異,但他們都關心著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兩年後、五年後、甚至十年後,這些堅持學中文的孩子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也許,下面的故事能給出一個答案。

一、母親的堅持

李家安出生在加拿大,從小跟父母在家講英文和廣東話。六歲開始學中文,一年後媽媽發現孩子只會認得一些字,幾乎聽不懂國語,更別提說了。這時她突然意識到:如果僅靠一周兩小時的中文課,要讓孩子達到用國語交流的程度是很難的。作為母親,可以不辭辛苦接送孩子上下學,可以為孩子做美味的飯菜,為什麼不能堅持跟孩子講國語呢?從此,媽媽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跟孩子在家裡講國語。常言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放棄這麼多年的習慣突然改說國語,剛開始覺得彆扭,孩子也聽不懂。可是這位媽媽把心一橫,堅持!一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孩子慢慢聽懂了,也漸漸地張開嘴講了,幾個月後,媽媽欣喜地發現她幾乎能和孩子正常溝通了。多年後,這位媽媽風趣地說:「剛開始確實是非常難,可咬緊牙堅持住,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啦!」

十多年過去了,李家安同學不僅多次在校外的講故事比賽、作文比賽中獲獎,同時還獲得過很多次本校的成績優良獎學金。當然這一切都和媽媽常年堅持跟他講國語是分不開的。

二、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袁蓉三歲來加拿大,現在學習中文已經有十一個年頭了。剛開始學寫漢字的時候,覺得非常難,為此曾哭過、恨過,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漢字好神奇啊!帶三點水的字和水有關,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 還有,“雨”字和下雨的樣子很像,“門”也像家裡兩扇大門。為了了解更多的漢字,把中文學好,她認真地去學每一個漢字,按時完成每一次作業。即使是有事不能來上課,她也都把作業補上。隨著年級的增高,她的識字量也逐年增大。在一次作文中,她寫道:「至今為止,我寫過22本作業,但我從來沒有留下過一行空格,它是我十一年來學習的成果。」

現在的袁蓉除了能讀書、讀報外,還常常上網看中文小說,有時也跟遠方的爺爺奶奶聊聊天。

三、興趣的力量

林峰從小是聽著《西遊記》故事長大的。儘管他出生在加拿大,但受家庭濃厚中文氛圍的影響,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文,一有空他就和爸媽一起看看中文電視劇、電影。自從看過《三國演義》以後,他就對中國的五千年曆史著了迷,沒事的時候,喜歡“研究”朝代、皇帝及歷史英雄人物。在中文課上,他的學習積極性最高,無論是見到漢字、還是見到成語、古詩、 他總能和他熱愛的歷史聯繫上。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從小培養孩子對漢語的興趣,對他們的中文學習將有著神奇的作用。

以上的三個故事,也許是個特例,但說不定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其實,學中文就像種樹一樣,首先你要讓它紮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所謂的土壤,就是語言環境。除了堅持上中文課外,更重要在家裡講國語。其次是要勤澆水,即每次都要完成作業,學過後經常複習。最後是多施肥,即多看看中文電視,多讀中文書。

願每個孩子的中文之樹都能根深葉茂,樹壯果稠。
在中国的外国学生和在外国的中国学生

By: 郭小娟 老師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教育教学和文化背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历史起源、民族特性以及地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文化异同势必会体现在教育传统和现实中。在目前全球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中,教育的三大主体—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会出现更多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以及体制差异,如何认识这些差异并加以协调,笔者认为对于中文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中国教书时,从刚开始教授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逐渐过渡到以在外国出生长大的留学生为主,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教育需求不同、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适应度也不同,需要随之进行调整。有意思的是,到了加拿大,我又是教授在国外出生长大的中国学生。看到他们的中国面孔却像母语一样讲述着英文,这使我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国外长大的中国学生,他们是受到文化熏陶、外部环境影响更多,还是本身具有的民族特性和内部家庭影响更多一些?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授这样的学生,需要思考他们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契合受教育者的方式调动起他们的中西文化优势,寻找各自教育文化的有利和弊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经过我的中文教学活动与观察,有三点初步体会:

一、根据我的经验,外国学生的特点是有问题当时举手就问。而我教的九年级中文学生们,当我讲授词语或句子后,问他们有没有疑问时,一般都默不做声、或表示没有问题。但当让他们实际练习时,又有许多同学不会。这反映了虽然在国外生长,但他们的理念可能仍然受到“敬畏天命、尊师重道,提问被视为是没有认真听讲的原因,对老师付出的不尊重。”等中国伦理性文化行为准则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来自家庭传统还是来自于本身的性格使然,而这恰恰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批判性思维素养,我们的教育理念旨在启疑与求真,注重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

二、中文教学,常常离不开本土文化和历史渊源。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及历史,不了解或不感兴趣,这就造成了学习理解的断片和难度。一开始我不太适应,往往把他们仍然当做中国人来思考教学,从而产生出一些焦虑。当我逐渐从意识上改变对他们的身份认知:他们出生在加拿大,母语是英语,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甚至动作习惯都更偏向外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再把他们当成像外国学生一样来进行课堂交流时,才试尝着找到与他们沟通的交点、越过彼此所存在的心理鸿沟。

三、有意思的是,当我把他们当成外国人来有一点担忧学生的听讲注意力和课堂纪律时,学生们又表现出中国学生特有的循规蹈矩,遵守纪律:上课不说话,从不玩手机,除了有些人做些其它作业外,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现象很少,有事更是提前请假。

鉴于他们的特点和对中文教学的思考,我认为对今后的教学方法需要有进一步的调节,如:

1. 需要加强教学中的文化情节,对于词语的理解、运用、场景给予反复的解释和练习;

2. 增加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中文思维培训,提高他们中文表达的准确运用和处理技能;

3. 针对国外出生的学生特点,有必要添加一些比较文化的讲解内容,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减少文化冲突、学会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社会交际能力。

总体来讲,这些在外国出生的中国学生具有中西两种文化跨界出来的天然优势,同时兼备了各自的利点,加上优秀的中文教育,能使他们发挥惊人的创造力。当然,个人的特征形成还受到家庭、社会、价值理念等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打上同样的烙印。我所观察到的只是初步的一般性现象,在许多层面上如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深刻体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与学校同仁们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不断调节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中文。
By: 吳晶珠 老師

幾年前當我在外地教導一群沒有任何中文背景的大學生中文時,我常常花很大的力氣糾正他們的發音和句子結構。但是不管我怎樣糾正他們的聲調和語法,大多數人仍不懂四聲,句子也總是停留在“英式中文”的階段。然而也有少數的學生雖沒有華裔背景,也沒有上過中文學校,卻說得一口“中規中矩”的中文。瞭解下來,原來這些學生天天聽中文錄音帶,並對著答錄機說話,糾正自己的發音。他們付出了比別人多十倍的努力,自然也有十倍的收穫。在溫哥華生活四年來,我漸漸發現本地同學的幸運是那些大學生們一生都無法擁有和想像的。同學們只要抓住自己的好運氣,大家不用付十倍的努力,中文便可以超過那些大學生。

同學們第一個幸運是在年齡。語言學研究證明十二三歲前是學語言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是可以讓任何語言的學習,特別是聽、說,達到或接近母語的水準的年齡。中文學校裡大多數的同學都是從小學就開始學中文的,所以如果堅持說中文,大家就可以把中文說得跟英語一樣流利。如果具備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可以達到母語聽說水準的語言,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世界面前,同學們對未來的選擇更多元,生活的範圍也會更寬廣。

你們第二個幸運是有一個很好的說中文的環境。很多人既生長在說中文的家庭,又在中文學校學習,可說是同時擁有了兩大助力。所以我想叮嚀同學,一定要堅持跟會說普通話父母或朋友用普通話交流。這樣你們對中文就會有天然的感覺。以後不管是去說中文的世界旅遊還是工作,你們都將暢通無阻。對於那些平常沒有機會練習普通話的學生,我想提醒你們,中文學校是你們寶貴的中文練習場所,請充分利用這每星期兩個半小時的學習時間,努力跟老師和同學說中文。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不習慣,但是堅持下去就會有成效。試想一下,即使每次只是學一句中文,一個學期下來就是十六句中文,一年就是可觀的三十二句中文了。

你們第三個幸運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溫哥華。世界上沒有幾個城市像溫哥華這樣可以提供那麼豐富的中國氛圍。在溫哥華、列治文的大街上和中國超市里,到處都有很多商家店名,商品名稱和廣告標語可以幫助你們認中文字。在中餐館可以認讀菜單上的菜名,並從中學習不少的基本詞彙及無數的文化蘊意。在中國城的中山公園,你們可以從小橋流水間瞭解中國園林必備的元素,從廳堂的起名中學到中文裏吉祥的字句。

你們第四個幸運是在蘭加拉學院上中文。你們可以盡情享受整潔的環境,先進的設施,並且有一群熱愛中文教學和關心愛護學生的教職員工圍繞在你們的身邊,幫助你們成長。從學校裡,同學們學會用各種中文管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大家可以閱讀中文漫畫書,和朋友發中文電郵,唱中文歌,看中文電視連續劇和電影,甚至打中文電子遊戲。同學們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和中文保持經常的接觸;天長日久,你們會發現中文裏也藏著一個奇妙的世界。

你們最幸運的是,所有的幸運都在你們的眼前,每個人都看得到,都抓得住。同學們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堅持。我經常遇到成年的學生說他們當初不應該中斷學中文,因

為他們小時候學了但沒有繼續,到現在要花更大的力氣學習。學習語言貴在堅持,只要堅持下去,你們的幸運就會變成你們今生的財富,陪伴你們一生。好的中文能力,時間抹不去,災難毀不滅,別人搶不走。
By: 解援曼老師

同學們知道中文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嗎?原來中國語言的最大特色就是簡潔。一般來說,同樣的意思,國語以英語一半多的聲音便可表達。怎麼辦到的呢?秘密就在於聲調。

以聲調區別語意是漢語系獨具的特色。中文因為有四聲的關係,使得每個聲音在表意上都有了四倍的潛能。這就是為甚麼中國人用很少的聲音卻能夠清楚而有效地表達複雜的訊息。我們實在不得不敬佩我們先人在語言上的灼見。

有一則英語童話創作”Tikki Tikki Tembo” ,便有趣地用名字來表現中文與其他語言的不同:中國人用兩、三個聲音便交代了姓氏名字。而反觀很多語言的姓名則大多冗長嚕囌,且甚多雷同。

話說古老古老的中國,習俗上父母為大兒子取一個堂皇偉大的名字,二兒子則給個簡單的名字。有個母親有兩個兒子,她取小兒子的名字為 ”Chang”,大兒子為:”Tikki-tikki-tembo no-sa-rembo chari-bari-ruchi pip-peri-pembo”。這兄弟兩人喜歡在一口井邊遊戲。有天Chang掉進了井裡。Tikki-tikki-tembo no-sa-rembo chari-bari-ruchi pip-peri-pembo趕忙奔告母親,又找來鄰居幫忙。Chang被救出井外,不久便甦醒了。事隔數月,這次是Tikki-tikki-tembo no-sa-rembo chari-bari-ruchi pip-peri-pemo掉進井中,Chang趕忙跑去告訴母親。可憐他已經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又要說出那一連串哥哥的名字,委實不容易;而且稍一出錯,母親就會斥責他對哥哥不尊敬。他好不容易把哥哥掉進井中的事情向媽媽交代清楚,又要去請求鄰人幫忙。如此費了許多周章,哥哥總算被救出水中。拜他的"盛名"之累,小命險些救不回來了。自此以後,中國人便為所有的孩子都取短短的名字。

其實,如果這世界上真曾經有類似Tikki tikki tembo的事情發生,應該不會是在中國。中國人不僅是姓名簡潔,實際上中國語文本身便是精省有效,言簡易賅。三十年前筆者住在多倫多時,安大略省交通廳長曾在交通會議上談到路標時笑著說道:「聽說在中國有如此的路標:«當下雨的時候,路上隱伏著危險,駕駛必須小心。» 我猜想這樣冗長的路標,也許是中國人想出來的要駕駛者減速的好方法。」這位廳長哪裡知道實際上的路標內容可能只是簡短的八個字「天雨路滑,小心駕駛」。這要比安省所用的”Reduce speed on wet pavement”更具體而且有人情味呢。

學習中文,就像是打開了一個充滿奇珍異寶的藏寶盒。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豐富的意涵。同學們,歡迎你和我一起來發現中文之美。
By: 葉麗紅老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很多同學都在問為甚麼要學中文,爸爸媽媽們也費盡心思要送孩子們來學校學中文,這到底是為甚麼呢? 今天在這裡我藉這個園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兩個孩子學習中文的經驗。

我有兩個兒子。他們是第四代的華僑,平常在家裡都是用英文溝通。但是我總覺得孩子應該從小就學中文。所以,大兒子從七歲起,小兒子從四歲起,就讓我帶著每星期六來中文學校學中文,一學就學了九年。

去年五月中,我們全家到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去旅遊了一趟。在這一趟『尋根之旅』中,他們發現了中文的神奇。在睽別十年的台灣,他們會結結巴巴地到便利商店去買飲料,到小巷子口吃燒餅油條,還學會在麵攤點他們最愛吃的牛肉麵。在香港,他們努力地試著用普通話跟小販討價還價。到了他們祖父的故鄉廣東中山時,兩兄弟居然用普通話交了幾個當地的朋友,還請他們騎摩托車載去四處觀光遊覽。

這兩個星期的假期,對我這兩個寶貝兒子來說,實在是太開心了。在回溫哥華的飛機上,我聽到他們熱切地討論著這段旅程,炫燿著自己所買的物品。突然話題一轉,他們開始談到學習中文的必要性。他們這回親身體會到只要會普通話,就可以縱橫兩岸三地了。我當時聽了很高興,因為我知道孩子終於可以了解我當初要他們學習中文的苦心了。

今年八月初,當我的兩個兒子回到大學時,竟不約而同地都選修了中文。大學中文課的學費可是比我們第一國語學校的學費高出了好幾倍。然而,我卻一點也不心疼,反而為他們高興。因為這是這兩個寶貝兄弟從小到大第一次主動要求學中文。

我要說的是,同學們,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努力地學習中文。這會是你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讓你有一天可以在亞洲,甚至在全世界有中國人的地方,自由翱翔。爸爸媽媽,請繼續堅持下去。有一天你們的孩子也會像我的孩子一樣,感謝父母讓自己有機會從小就開始學中文,或許還會自己主動地再深造下去呢。
By: 張明卿老師

說到學中文,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難。因為中文不像英文是用字母拼音成字。中國字的筆畫也讓人們咋舌卻步。但是有些學生卻能夠從完全不懂中文情況下經過一番努力把中文學到有模有樣,甚至他們能寫善說的程度讓以中文為母語的人汗顏。究竟這些學生是怎樣辦到的?

其實說穿了,就是認真兩字而已。有心要學中文的人在學習的時候多半是全心投入的。他們不僅將新學的語言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而且隨時發現問題,不懂就問,頗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我們如果觀察他們學習的態度,就會發現,他們能夠把中文脫口而出的方法,多半是先專心用耳朵聽,然後再勇於開口說。往往這些學生學中文時就有一股特別的傻勁。他們會把老師教的中文,經過自己的大腦的消化整理,甚至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一反三,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製造一些自以為有理卻可能會鬧笑話的中文句子,經過不斷地嘗試錯誤中修正與學習。等到笑話鬧多了,他們也學到新的語法句法了。在這樣的過程中,這些學生說中文也自然說得越來越道地,越來越順口。

讓我們回頭想想,當我們還在牙牙學語時,是怎麼學自己的語言的? 我們是先識字呢?還是先聽人家怎樣說話呢?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是拿著教科書,叫一個七八個月大的小寶寶看字學說話的。小孩子的學習當然是先聽人怎麼說,觀察大人怎麼用所說的話來表達各式各樣的情感。事實上一個七八月大的小寶寶已經有能力聽懂父母對他說話時所要表達的一些意思,只是小寶寶的口腔舌齒還沒發展完全到可以正確發音的說話能力。

那麼,正在學中文的海外華人子弟,要怎麼突破學習中文的瓶頸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先求聽得懂。古人造這個「聽」字很有智慧,如果同學們能夠仔細看看這個「聽」字,就會知道對學習中文的方法與態度了「聽」這個字的部首是從耳部的,「耳」的下面有一個代表「聽」的發音的小字「壬」。「耳」的右邊則有包涵了兩個字「直」、「心」,就是「聲聲入耳,直達我們的內心」的意思。如果我們好好地用我們的耳朵專心聽別人說話,我們就會了解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我們對人對事能夠用心聆聽,充分瞭解的時候,大家就會誇獎我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這個「聰明」的「聰」字也是用「耳」字做它的部首,表示這個人什事用耳朵一聽就懂,不必你再演示給他看。因為他聽懂了之後,馬上就瞭解於心,記在腦海內了。原來中國人以為「聰明」的人就是懂得「聽」話的人。

學習的要領,就是要專心聽老師講解。所謂「口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就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同學在上中文課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在老師所示範的語言聽與說。聽、說、讀、寫是同時並進,互助互補的。我們不妨學學小寶寶學說話的精神,跟著老師教學,不懂就問。在問答之間,你不僅會得到學發音、語法的樂趣,也會了解句子背後所蘊藏的文化與思想。

學習中文從「聽」開始。不管是你在面對學業上各個科目或是生活上待人接物的挑戰時,開啟我們學習之門,讓我們體會個中樂趣的一把金鑰匙就是用心聆聽。小小心得與同學們共勉之!
By: 解援曼老師

每四年一次的冬季奧運圓滿閉幕了。這次在溫哥華舉辦,大溫地區及威士勒市民踴躍參與,整個世界在注目著我們,我也在網路上申請為自願者(volunteer),有人叫義工。由於我在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的教師身份,奧運籌備會很快接受了我的申請。電話面談後我被分在接待組,結訓後為一名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ssistant。

從二零零九年四月開始培訓,每月一次,一直到二零一零年一月。此期間我們獲得諸多奧運的知識,最主要是訓練我們成為一位成功的主人,代表溫哥華,代表加拿大,也代表奧運迎接全世界,不僅是運動選手。也包括由各國來的參觀者和遊客們。

二零零九年十月,我順理成章地被分派在中國隊。十二月份時,我們十八位中國隊的自願者首次見面,其中有十七位是華裔加拿大人,只有一位西方人,竟然是我教過的成人班學生。兩人相見,分外驚喜。有位華裔小姐是在加拿大生長的(她的父親及叔叔是溫哥華知名的新瑞華餐廳老闆),本來只會說廣東話,後來在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成人班學了一口流利的國語。另一位華裔自願者告訴我,她的女兒上學期是我成人班的學生.

我們之中從二十二歲到六十二歲,有在學的SFU學生、UBC研究生、電腦工程師、會計師等,每人都是一腔熱血,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要為加拿大成功地完成一項世界性的活動。溫哥華冬奧委員會為了感謝自願者,特別在正式開幕儀式的前兩天,招待我們觀賞預演。預演前致詞,加拿大總理、BC省長、溫市市長及加拿大奧運主席,都穿上自願者的藍夾克,表揚稱贊自願者對奧運的貢獻,一再地說:如果沒有自願者,奧運是不可能辦成的。

二月一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到達了。看到了有名的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本屆金牌選手申雪和趙宏博;銀牌選手龐清和佟健;銀牌選手張丹和張昊(上屆);二零零九年冰壺(Curling)世界盃冠軍女選手們;本屆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金牌得主王濛和周洋;本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Freestyle Skiing Aerials)金牌選手李妮娜及銅牌選手郭心心。賽期間,我們接送他們去賽場,看他們精彩的比賽。我們一手拿中國國旗,一手拿加拿大國旗。中國隊出場時,我們大聲喊加油,加拿大隊出場時,我們大聲喊Go Canada Go。

此次冬奧會,加拿大所得的金牌有史最多,也是在加拿大領土上奧運比賽第一次得金。中國隊也大有勝獲,所得獎牌亦空前最多。二月二十八日閉幕典禮,溫哥華辦了一個許多人稱道最成功的冬季奧運。

三月我又加入了殘障人冬奧會自願者行列。同樣是幫助中國體育代表團。這次主要賽場在威士勒,我們每人分到一個房間,住在選手村中。中國隊比賽項目是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共有七位選手;一位只有一條腿,一位沒有雙臂,其他五位都只有一隻手臂。看到這些有殘障的年輕人,他們都那麼地努力克服自己身體的缺憾,去參加那麼困難的比賽,而且個個精神高昂,笑容滿面,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比一般人缺少了甚麼,真令人從心底裡敬佩。殘奧確實是冬奧會一個完美的句點,它給人的靈感和啟發卻是永恆的。
By: 周廣 老師

近幾年,學漢語的人士越來越多。學漢語,不僅合乎時代氣息,更是一種新潮流。學習漢語重點課題,包含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認識和研究。現階段國際交流中心的人才輩出。很多中文造詣深厚的漢學家,將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這不僅增加了許多學習者的樂趣和嚮往,更在全球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

從過去輝煌的遺產瑰寶中,讓我們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然而,要瞭解中國文化,就必須要先探索中國漢民族使用的語言,漢語。漢語的標準語是“普通話”,又稱為“國語”,或“華語”。身為教師的我,肩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我最喜歡用淺顯的符號、圖畫將中國的文字介紹給幼童、兒童、青少年、成人。對我而言,教中文就是一份光榮神聖的任務。教學的過程中,我總是懷著一顆虛心學習和欣賞他人的心,和學生建立起深刻情誼和對文學與人生濃厚興味。我教學生懂得欣賞世間美好生活的事務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學習的機會。

二零一一年的十一月我參加了由中國漢語教學辦公室主辦的海外漢語教材培訓課程,培訓地點在中國天津的南開大學。南開大學是中國最早和加拿大進行交流的大學之一,從上個世紀就開始與加拿大建立了深厚良好的友誼。這次的培訓為期一週,其中有一天是天津市文化考察。通過這一天的文化之旅,讓我認識了天津,這個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匯聚了四方文化的特長,成為一個中西薈萃的城市。此行也讓我們對天津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瞭解。通過這次的研修,我學到了新型的語言文化教學法,也認識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奠定更堅實的中華文化基礎。

培訓期間,專案講師介紹許多配套齊全的漢語教材和教學資源,也滿足了教師對教材的需要。專任講師分別介紹了,直接的教學方法、交流方式、互動性或以遊戲去進行課堂上的活動。很多專家為海外漢語教學量身定做的教材,不僅有多元化的硬體:包括課本、生字卡、教學掛圖、教師用書、練習冊、及多媒體光碟,也有豐富的軟體;藉著很多新的教材,把語言學習和日常生活,以交際方式和文化傳統相互結合,讓學習者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參加培訓的老師們在課堂上都十分專注聆聽講師的講解,虛心學習。大家更是集思廣益,夜以繼日發揮著無比敬業的精神共同寫教案、製作PPT、設計練習題、編寫測試題。我也因為這些活動設計,更清楚地知道了當代中文的多種語言版及系列的教材,和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廣泛地運用在教學上。

感謝主辦單位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品質促進了我們的學習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南開大學除了讓老師們能掌握設計多元化的課程,和與多媒體教學互相結合外,在全方位的綜合文化交流的平臺上,也讓漢語教學能達到「寓教於樂,敬業樂群」的目的 。這一次培訓,我的感想是收獲豐富,不虛此行。
By: 王麗麗 老師

今年夏天,我很榮幸代表學校參加了僑委會主辦的”101年加拿大地區僑校校長、主任回國參訪團”在六月間到台灣訪問。在一星期的行程裡,主辦單位僑委會為我們安排了大台北及台中地區,多間兒童與成人語言教學中心及學校的參觀訪問活動。在僑委會精心規劃的豐富行程、以及各個學校的熱情招待、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台灣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熱!這裡有高達攝氏三十多度的高溫,真讓我這個加拿大人有點受不了。但除此之外,這裡其他的一切都讓我感覺良好。台北的大街小巷很整潔,商店店員服務有禮貌,餐館林立價格便宜,小吃店密集可口。這裡的公車與捷運非常方便,而且票價低廉,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擁擠車上的博愛座也不見年輕人佔座。百貨公司裡逛的人多買的人少,台北的生活步調不快也不慢。

本次參訪活動的第一站是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市立日新小學,這是一所古老的公立小學,由校長帶領說明他們的教育方法及內容,充分表現出現代台灣”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從遊戲中接受新知識”的活潑教學方式。我們還去了一所位於山區裡的私立康橋雙語小學。這是一所學費高昂的貴族學校,校園的設備非常新穎。學校甚至高薪聘請了專家學者致力於教學及教科書的編纂。

在成人教育方面,我們參訪了私立文化大學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的推廣教育分部的數位學習中心。這裡整棟大樓均屬語言教學,各樓層都興建了很多新式的電子數位設備以輔助教學學習,令人耳目一新。隨後,我們又參訪了位於羅斯福路的中華語文研究所(TLI),見識到他們致力於推廣語言教學的積極精神。目前他們在世界各地已有多家分校,甚至在中國大陸也有分支學校。最後,我們參訪了位於台北市開封街的台灣知識庫。這是一家致力於全球華人文化教育事業,提供數位學習相關的各類產品、銷售和服務的私人企業。

結束了大台北地區的參訪之後,我們接著南下到了台中,參訪台中教育大學。他們招募了來自世界各地熱愛學習中文的莘莘學子,採小班制教學;即席就有一位才學了半年華語的德國青年和一位韓國青年上台和我們對話,並讓我們親自進入教室,感受老師們的現場教學。令人驚訝的是老師們面對著這些國外來的年輕人全部用中文上課。學生有不了解的就舉手發問,而所有的問題都由老師當做課堂教材,鼓勵全班同學即興回答。

我很感謝中華民國僑委會悉心安排與熱情招待。此次參訪讓我們這些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者,能進一步的了解到國內文化教育,以及他們所採用的許多活潑多樣的教學法,不僅使我大開眼界,更令我獲益良多。同時我也感謝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給我這樣的進修機會,相信我由這一趟參訪所得到的啓發,日後能對學校有所貢獻。
By:鄭惠文老師

在海外推展中文教育不容易,老師總是想盡各種辦法鼓勵、幫助孩子們學習,只要學生肯繼續學習,老師就非常開心。為了教授星期六的中文課,一位教師真不知要累積了多少經驗,才能夠站上臺去創造良好的互動教學!藉著吸取別人的經歷與成果,還需自己去嘗試和發現困難,順應學生的學習和程度層次,老師才能夠不斷調整自己而持續進步,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找到對的方向。海外中文教師們在課堂上又要面臨許多挑戰,之所以能夠如此堅持地走在教育路上,就是憑藉一股教學熱忱,還有愛孩子的心。

平時上班大家都很忙碌,多半專注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內,沒有較多的交流機會,二零ㄧ二年十一月中旬,我和我們中文學校的九位教師一同前往中國廣州的中山大學參加中國國家漢辦為海外漢語教師提供的漢語教材培訓課程。大家利用這短短一週的時間一起學習和生活,並且分享教學心得及體會。

這次培訓課程主要介紹多種漢語教材的編寫理念與使用經驗。主辦單位通過系統授課、案例分析,再讓受訓教師分組編寫教案,截取片斷試講展示。大家由教學觀摩中,不僅分享與研討中小學漢語課堂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難點,也看到老師展現多種不同的教學風格,運用不同的教學活動來使學習方式更活潑有活力,開啟並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訓課程還安排了文化考察行程,帶領我們參觀訪問陳氏書院以及廣東省博物館。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它巧妙地運用木雕、石雕、陶塑、彩繪等技術,以歷史人物、民俗故事等為題材,具體呈現裝飾在建築構件上。因為造型生動,豐富多彩,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的明珠。廣東省博物館則仿佛一個古時的透雕寶盒,裡面盛裝廣東歷史文物及自然地理。除了文化參訪體會嶺南深厚的文化底蘊之外,我們還遊覽有著百年傳統的中山校園,並出外逛街,親身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蓬勃發展活力。同時,老師們也無時無刻地不忘記到處蒐集教材和鼓勵學生的小獎品。我們一行人互助合作,按照緊湊的課程表上課交作業,並抓緊時間利用課餘體驗實在的生活文化,度過充實的一週。

在學校教師與行政輔助人員整體團隊的群策群力,用心努力下,我們中文學校自一九八八年創立以來,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目前已經超過一千人次。看到學生們經過學習後能寫、敢講、領了獎學金、出去參加比賽……種種進步的表現,即使再忙再累我們都覺得是值得的。我記得蘭加拉學院前任的進修部門主管-Doug Soo曾經對我們中文學校的行政人員說過:「You have changed the children’s lives. (你們改變了孩子們的人生)」,這句話深刻地印記在我腦海中,讓我體認從事這份服務工作的特殊意義。
By: 廖惠利 老師 / 王麗麗 老師

近年來,華語語文學習已在全球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爲因應各國的華語學習需求,華語師資的培訓是當務之急。作爲海外華語教學的一份子,蘭加拉中文學校也積極地鼓勵老師參與各種教學研討活動,汲取專業知識,讓老師能夠更靈活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

我們學校的兩位老師,廖惠利老師和王麗麗老師今年代表學校參加了台灣第十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舉辦的地點是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於2012 年成立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這所碩士班的特色是有很多來自日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韓國等的外籍學生學習華語教學,成爲海外華文教育推廣的尖兵。因此,這個研究所對多元文化的環境的華文教學也特別有心得。

這次的研討會有三百多位來自世界各國之華語教學專家學者報名參加,提出論文摘要近三百篇,其中將近一百篇在研討會上宣讀,另錄取了六篇壁報在會議中展示,會中並提供了六場專家學者的演講,以及兩場專題報告,在短短三天的密集討論及報告,內容豐富又生動。

此外,國立師範大學也成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和「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積極整合校內資源,開發出一系列華語文聽、說、讀、寫、應用方式。這個計劃特別針對學習華文者所面臨的困難,提供解決之道。因此,在預算允許之下,海外華語學校應該多派老師們參加以上兩種組織,以因應全球學習華語之熱潮,培養優秀師資,使華語教育能在世界各地步步向上,發揚光大。

我們在這次研討會最大的收穫,就是體認到謹慎選擇教材的重要。海外華語教學的教材一定要以學生們的興趣、能力做為基本考慮的原則。這是因爲對於學習華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生而言,華語語法,句子構造才是學習的重點。學生可以藉着比較本身母語和新學習的語言在語法結構上的不同,快速有效的掌握新學語言的特色。如華語中「把」字句,「被」字句,「的」字句,以及助動詞的用法,和其他語言如英文的同類詞在語法,意思上截然不同。如果學生在學習是沒有詳細瞭解結構細節,就很難應用在日常生活上。

另外,把真實的生活材料融入華語教材也很重要。平常生活上我們常接觸的廣告單、華語偶像劇、流行歌曲都是教學上最好的輔助工具。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壁報活動,短劇表演,歌唱擂臺等,加強學習的動力與興趣。至於小學生及幼兒的學習上,老師則可以着重在多讀、多講、多聽的訓練,伴隨着看圖畫、動畫、唱兒歌等生活內容,增進他們之學習速度,讓學生更喜歡學習。

當今科技突飛猛進,世界似乎變小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第二語言的學習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議題。由於中國日漸富強,學習華語漸漸成爲世界的趨勢。傳遞中華文化的薪火,拓展華文教育,即使再艱辛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與使命。能夠有機會參加如此有意義的的會議,不僅增進了我們的見聞與知識,相信這些收穫對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上更會有所助益。因此我們特別藉着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們的見聞,期待大家攜手共同努力,爲所有對中文教學與學習有興趣的老師與學梓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與願景。
By: 李榮新老師

五月,陽光明媚,鮮花綻放,溫哥華美麗如畫。轉眼間,我在加拿大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從事中文教學工作已近2年了。期間,伴隨著溫哥華絢爛櫻花的凋零與綻放,我從事中文教學的心路也幾經起伏,柳暗花明。

一、老教師與新問題。 最初,我簡單地認為在溫哥華從事中文教學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於我而言,我不僅早就獲得了漢語言文學博士學位,而且具有多年的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經驗。但當我真正走進蘭加拉國語學校的課堂,才發現許多事情和自己最初的設想不完全一樣。首先,這裡的學生都是利用課餘時間來學習漢語,他們不同的族裔、家庭環境、教育背景,使得他們對中文課程的要求各有不同;其次,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普遍具有註意力容易分散、不喜反复操練、與教師的互動要求密切等特點。同時,因為中西文化存在明顯差異,中國學生所熟知的很多語言文化元素對於這裡的學生來說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二、及時調整,充分準備。 語言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欲速則不達。在中文教學之初,我在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並不要求學生短期內學習得如何出色,很快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而是讓學生熱愛漢語,喜歡老師,願意來到國語學校學習。因為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些喜愛漢語的學生,對中文的學習也往往較為輕鬆和愉悅,而那些對漢文化不怎麼感興趣甚至是還有點“文化抵觸”思想的學生,學起中文來也會感到吃力和​​乏味。為此,每次課前,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使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水平,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改編歌曲、遊戲、多媒體),並儘可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同時,我會事先考慮到所有教學中的細節,並在大腦中梳理一遍。授課中,如果在講解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感到乏味、枯燥或是表現出力不從心的模樣,我會適時調整或改變自己的授課方式,並認真查找問題所

三、量體裁衣,因材施教。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學生個體和學習風格上的差異性。對初學漢語的學生,我會從拼音和生字教起,讓學生自己讀,我隨時糾正發音,並適時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老師的重視和關注,他們就會更加積極配合。在隨後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由字組詞,由詞造句,使他們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漢語;對有些漢語基礎的學生,授課前,我通常是先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複習學習要點,作到穩紮穩打,夯實基礎。同時,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我會講一些他們關注的話題,如古代故事、風景名勝、傳統節日,讓學生了解相關的中國民俗風情、價值觀念、思維方法、生活習慣、信仰習俗,從而將漢文化的傳播融入到中文教學的過程中,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生硬乏味的字、詞、句、語法,而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回首在蘭加拉國語學校教學的日子,雖然時間並不算太長,但我覺得很有收穫,過得很開心。作為一名多年從事中文教育的老師,無論是華裔學生,亦或是其它族裔的弟子,當我看到他們不斷進步,從開始對中文“聽不懂,講不了,寫不成”,到能聽懂問題,譴詞造句乃至寫出通順明白的短文,甚至有的還獲得獎項,我就會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感到無限的欣慰。

衷心希望中華文化在溫哥華乃至加拿大發揚光大,衷心祝愿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越辦越好!
By: 陳曉儀老師

我在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擔任幼稚班老師有十二年了。每逢發校刊的時候,我一定會先找找上面有沒有以前教過的學生名字。看著他們寫的文章,回想這些孩子們當初從進入我的幼小班開始,學拼音、筆劃,到現在已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了。我不只爲他們開心,更爲他們父母一路走來的陪伴、鼓勵與支持,感到欣慰。

教學的這幾年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常常在班上會看到有些父母,也十分努力的跟著自己的孩子學習中文。他們不但報名本校的成人班,也經常在課後問我中文的筆順和發音。有時手裡還拿著錄音機錄音,小心地在筆記本上做記號,盡一切所能來幫助他們的孩子學習中文。

其實,老師在學校教書的同時也和同學們一樣,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與學習,也需要大家的鼓勵與支持。記得當年我還在Langara College的幼教中心實習時,巧遇廖副校長,才有機會來中文學校代課。也感謝趙校長在隔年就讓我擔任幼稚班的老師。在所有行政老師們的支持下,就這樣一直教到了現在。十二年來,我在學校裡認識了很多學識淵博、中文素養頂尖的老師。這些優秀的同事,讓我敬佩之餘,也時時提醒自己要上進、要向他們看齊。教學就像學習一樣,不進則退,而拓展視野也是很重要的。

學校每年都會提供很多本地或海外的進修機會給老師,有各種學術座談會,也有海外中文教學交流討論。我不但能在這些研討會裡學習,也因此結識了許多在世界各地教學經驗豐富的中文老師,更有幸能和她們切磋討教,自己也學習成長了許多。再加上本校每間教室裡都有多媒體電腦教學設備,讓我不斷有機會充實電腦知識,並充分運用在教學上,設計出多元化及豐富的課堂活動。多年來我對於充實自己的教學知識這麼熱衷,就是因為我一直深信,一定要讓孩子們喜歡這個語言的文化,享受這其中的學習樂趣,大家才會有意願繼續學習!

回首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多少假日我都是在埋頭設計教案和動手製作教材裡度過。常有朋友問我:“妳都教這麼多年了,教材還需要準備啊?”我說:“當然呀!教材每年都需要做修正、求新,才能讓小朋友們快樂的學習啊!”但是只是自己準備教材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不停地學習和進步。我覺得生活中各方面的體驗與感悟、教室管理經驗,以及與老師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分享,還有學校的行政與教學系統各項資源的提供,都是我教學靈感的來源。

常常在走廊上遇到以前的學生家長,和我打招呼:“嗨!陳老師妳還是教幼稚班嗎?”我會和家長開玩笑地回答說”是啊! 教了這麼多年,你的孩子都要比我高了,我還是在幼稚班裡,畢不了業。”

小朋友們!陳老師還在努力學習,你們也要加油喔!希望在每學期末,當我在翻開校刊的此時,都能發現有你們的名字在上面,精彩展現你們的中文學習成果。

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By: 袁紹蘭老師

時間過得真快,在蘭加拉國語學校教書已經十五年了。十五年來,在校長、教務處、各位老師的努力工作、互相配合之下,蘭加拉國語學校不斷成長壯大。我覺得蘭加拉國語學校是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每當我遇到什麼問題向他們提出時,他們都能熱情及時的給予幫助。我是教成人會話班的,成人班各位老師也熱情認真的工作,每年都有聚會、研討學生情況及教學中有何可改進的地方。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自己也是在不斷地學習。我也更了解了國語的用詞、發音、聲調、語序等。為教同學發準音,自己首先要發準音。中文字很多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詞語中,有不同的發音或聲調,有不同的詞義。一個字當自己沒有把握時,要查字典。當聽到別的老師、說國語的朋友,或在電視新聞中,聽到有發音與自己不同的字時,我都要查字典,一切以字典為準。另一方面,學中文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在會話練習與他們交談中,我也因此學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知識,瞭解了很多與自己不同的想法,看問題的角度,豐富了自己。由於教國語,我也交了很多新朋友。

成人會話班的學生中,有的移民多年,也有的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學生們在初學國語時,難免會發生各種笑話。有一次,課後一位同學說:「老師,我有個吻題(問題)想吻吻你(問問)」,我先帶他重覆四聲練習:溫、文、吻、問,再解答他的問題。很多人把 “我忘了” 說成 “我亡了”,我把忘、亡的漢字、拼音、寫在黑板上,同學看了都笑了,我再帶他們重複練讀。我也講過一個廣東人說國語的笑話給同學聽:有一年冬天,一位廣東人乘火車去北京,車廂裡很熱,他想打開窗戶通通風,就對坐在窗邊的朋友說:「你凍(動)不凍(動)?不凍(動)我就開槍(窗)了。」我說完這句,有的同學笑了。然後我又給同學講,國語說:”冷不冷”不說 “凍不凍”,用詞不同。槍、窗的發音完全不同。我把窗chuang、槍qiang拼音寫好、帶讀。這樣,同學印象深刻,又好笑、又好記。

這學期我班上有兩位同學,一位因為送兒子來上課(幼兒班),所以自己也說順便在這裡學國語。另一位是個年輕人。他來加拿大時還小,中文學得很少。在父母堅持之下,他勉強學了五年。現在大學畢業,要找工作了,他才發現中文的重要。他很感激父母當年逼他學中文。那位父親聽了他的故事後說,我兒子現在也說不想學,但我一定要我兒子堅持學國語。

從世界大潮流來說,中國是一個有十四億人口,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更何況目前兩岸三地的經濟蓬勃發展,世界各國都爭相與中國人打交道、溝通。現在很多國家都有學中文的熱潮。所以,學好國語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年輕的同學、為人家長的,為自己與孩子的未來即早準備。
By: 沈連婕 老師

很多中文老師相信都和我一樣,會向學生問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來中文學校學中文?答案雖或有異,但最集中一致的一條就是:我是中國人,當然要學中文。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無法想像當你們告訴我正是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學中文的時候,我的心裡有多麼為你們高興。這樣的答案對我來說正說明在你們幼小的心靈中,中國文化與你們的華裔加拿大人的身份是融合的,而不是割裂的。你們是如此的幸運,能夠如魚得水般地生活在這尊重多元文化的氛圍中,並且有機會孜孜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進而因為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驕傲,為自己身為華裔而自豪。

身為少數族裔的我們,在初來乍到的階段,在這個號稱民族大織錦的加拿大,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孤立與冷落。甚至有些人因此而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失去信心與認同感。然而,這樣的迷失,只會導致自己對生命更加的不確定與失落感。在溫哥華,有一位資深華裔女議員就曾經在文章中以自己三十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親身經歷描述這樣的挫折的心態。她說:「當年,我覺得作為一個華人好難… 我甚至希望我不是華人。我常幻想,如果我是一個金發碧眼的白人該多好,我就可以被社會接納,也不會被人排斥。 」

因為這樣錯誤的認知,所以她盡一切所能忘掉自己身為華人的過去,與中國文化徹底隔絕。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她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完全找不到自我,生活淪為更多沮喪與挫折交織的悲慘世界。直到中學畢業後回中國進行了“尋根”之旅,她才意識到認同華裔身份對肯定自我價值的重要性。後來,這位華裔女議員完全改變了過去的看法,她為自己是華裔加拿大公民而驕傲。她告訴大家:「對我來說,中華文化、語言是與生俱來的… 我要努力下功夫,重新認識我作為中國人的意義。 」

令我欣慰的是,越來越多新移民的華人家長與子弟有足夠的智慧避開如此痛苦的經歷。他們對於學習中文充滿了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動力直接源於對自我華裔身份的認同與肯定。我很高興地看到很多同學通過努力學習不斷追求對中華文化更深刻的了解與體認:他們能夠說流利的國語,背誦古詩名篇,寫出優美的文章、詩歌,並且可以和我討論中國的傳統習俗、風景名勝、過去的歷史掌故和目前的經濟社會情況,甚至很多同學還積極踴躍地參加各種類型的中文寫作、書法與知識等各項的競賽。

每星期六當我走過中文學校的走廊的時候,都會看到成群結隊的年輕學生為趕著上中文課穿梭而過。看到他們臉上充滿著自信與陽光的神情,我都會在心裡默默地說:祝福你們,幸運的新一代移民!
By: 杜延蕙老師

各位同學:暑假即將到來,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衷心期待有段又充實又歡樂的時光呀?讓我們儘早著手安排暑期計畫表,一起來妥善利用這個美好長假期,千萬別讓暑假留白啊!

生活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學習要趁年少,同學們在步入社會前,在校內校外學習知識或技能的時間愈多,你們為未來的前途所作的準備工夫就愈紮實。就拿學中文來說吧!中文的學習絕非一蹴即成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持續進修,始能水到渠成運用自如。

換言之,你們若能將老師們所教授的中文學習成果善加利用於日常生活中,諸如參加中文社團舉辦的活動,向圖書館借閱中文書報寫心得短文等,不但可提升你們的中文程度,同時也可以幫助你成為有氣質、有涵養的人。

我在本校任教巳超過十年了,記憶中我的那群活潑可愛的幼童學生,一轉眼都已長大成彬彬有禮的青少年和美少女。師生共聚於教與學的珍貴時光或許很短暫,但是同學們在中文學習上的每一分耕耘,將來都會轉變成向下紮根向上開花結果的動力,使你們終生受用無窮。各位同學讓我們一起與中文共舞,走向康莊大道。祝福你們!
By: 吳晶珠老師

任何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都應該瞭解所在國的華人歷史和所在城市的華人的文化遺產,這是我們海外中文教學的職責,也是我們中文教師融文化於語言教學的切入點。

加拿大的卑詩省在加拿大華人的歷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不僅因為它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終點站,更重要的是太平洋鐵路先後有15,700名華工參與修築。在教授全新版的《華語》第十一冊的美國太平洋鐵路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介紹上。運用閱讀材料讓學生瞭解修建鐵路的意義何在;鐵路歷時多久修成;華工是從何地招募而來的,鐵路修成後還剩下多少人;以及修築鐵路時華工遇到哪些困難。如果條件許可的話,電影《鐵路》(Iron Road)也可以做為很有效的教材之一。對學生的評估不但採用閱讀理解的形式,而且還通過對口頭表述的鑒定。經過語言教學各方面的練習,學生對這段歷史文化的瞭解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相同的課本上還有關於古巴華僑紀功碑的課文。溫哥華的中國城就有這樣一座加華紀念碑(Canadian Chinese Monument),我把學生的注意力有意識地引入我們生活的城市和她的文化建築。學生們被要求充當旅遊局的旅遊手冊撰寫人,通過英文的閱讀材料編寫中文的加華紀念碑的景點介紹。這樣的應用寫作對溫哥華這個以旅遊著名的城市尤其適用,在不遠的將來說不定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以旅遊業為職業的,或者有機會接觸全世界各地遊客,特別是來自中國的。

無論學生們日後從事何種工作,身在何處,一個對自己國家,歷史和文化瞭解的人不但有一種歸屬感,而且更易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中文教師如果既能教書又能育人,不亦樂乎!?
By: 楊景惠老師

各位同學,在這一年的開始,你設定今年努力的目標了沒有?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好像爬山一樣。沒有計劃的人,到處亂走,卻哪裡也去不了,只好怨天尤人。懂得設定目標的人,會先衡量自己的體力與時間,再決定要爬哪一座山。準備好服裝和各種工具,搜集好地點的資訊,我們就能全力以赴地爬上山去。即使在努力的過程中,有些疲憊與挫折,我們也不會放棄,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再走兩步,就可以有開闊的視野,看到明媚的風光。

要經營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設定一個利人利己的目標。有了目標,我們努力的腳步就會很踏實,很有方向。去年最重要的世界大事,就是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這場國際會議有全球192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超過100國元首參與。這樣的盛況代表著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議題。因為環境的破壞導致全球氣候異常,造成許多生物的滅絕。當花不再綻放、鳥不再歌唱的時候,人類會在哪裡呢? 因此,環境污染的問題不僅僅是大人物的事,更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身為地球的一份子的我們,能為這個的地球做什麼呢? 我們能為自己的生存做什麼呢?

在這一次的校刊裡,有很多的同學針對環境保護的議題,提供了個人的看法與意見。大家共同的心聲,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目前日趨惡化的環境。我很高興看到這麼多人在設定自己生活目標的時候,考慮到全人類以至於所有生物的福祉。環境保護可以從最簡單的垃圾分類做起。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把保護地球當做生活的目標,乾淨且長居久安的世界便指日可期。

對還沒有找到生活目標的同學,請好好看看這一次校刊的內容。希望這些充滿美好願景的文章,能激發起大家的想像力與行動力,加入環保的行列。讓全世界都攜手設定一個共同的生活目標,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都為改善環境、拯救地球而努力。

各位同學,要經營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設定一個利人利己的目標。在這一年的開始,你設定今年努力的目標了沒有?
By: 張明卿老師

語言發展和本土文化息息相關,但也隨著居處變遷,產生流變或結合他鄉異語。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學習中文說出讓人聽來覺得莫名奇妙的話,其實也不是中文程度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母語或結合當地語言產生的「新品種」,讓我們說慣了國語的人感到奇怪!

一位來自印尼的華僑,還保留著閩南母語的說話方式來學習國語。有一次,他用閩南語說:「把門蓋起來!」我一時想不出,要如何把門「蓋」起來?我告訴他,用國語應該說成:「把門關起來!」經過一番解釋,我開始了解,原來幾百年前他們的祖輩受住樓形式影響,因此才會產生「蓋門」的觀念與語詞;又有一次,來自滇緬的僑生說:「我們那邊的人,把『不曉得』說成『曉不得』」,聽起來有點新鮮感;碰到上海來的人常把「兩」直接取代「二」,例如說「兩年級的學生」。

來到溫哥華後,有一次聽到小朋友在吵架,他們竟然借英語用中文表達,說出「你的『點』是什麼?」許多新世代的語言也隨著時代演變,產生更多的火星文。到底學習語言該不該嚴格限定在純正的語言規範格局裡,恐怕見人見智,但是如果能夠理解語言文字的奧妙,學習起來將更有樂趣!

由於溫哥華有不少說粵語的華人,他們所用的詞,有時也令說國語的人一時難以理解。例如粵語說:「我同你傾一陣」、「好凍喔!」、「雪櫃」、「肥佬」、「寫字樓」、「好驚」、「燒鴨」,原來就是普通話的「我想同你談一下」、「好冷啊!」、「冰箱」、「胖子」、「辦公大樓」、「很怕」、「烤鴨」的意思。這當中「傾談」、「冷凍」、「冰雪」、「肥胖」、「驚怕」、「燒烤」是同義複合詞,是語言使用習慣不同所致,得看說話對象而注意使用。

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語料或可為正式語法的教學增加樂趣,但最好還是言歸正傳。如果老師能以一種細究的方式去引導,也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語言與地域環境所在的關係,進而在樂趣中學習到不同的詞語產生哪些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再則提到外國學生來到台灣學習中國文字的經驗談,一位來自紐約的舞蹈家,第一次見面,她就說:「我被中國字迷住了,每次看到中國字,我就想到舞姿!」這句話也令我振奮,原來中國文字不止是寫在紙上,同時也可觸發律動的肢體語言動作。我在教學中發覺,其實小朋友在學習漢字時,並不怕寫字,還看到他們連不認識的字也寫得很有趣。他們告訴我,他們在畫畫字。正是這種「舞動」、「畫畫」的觀念,讓學習中國文字生動有趣,而不是只有像背誦英文字母一般。中國字單音獨體,世界獨一無二,能發展至今,是先人智慧的表達方式。就好像Lego遊戲的零組件一般,如果只有單調的幾個零組件,拼湊起來的玩具就簡簡單單;而越多的零組件則能組合出更多的主題或場景。

漢字一字一音,它與口語相對應。說話人說出一個聲音,寫字時就可寫出一個文字,一字有一字的聲音,一字有一字的意義,比較單純。它不像英語,一個字意有單音節、有複音節的,字的音節長短不等。漢字比較穩定,不受「性別」、「時態」和「數量」的限制,它不像西洋文字,有陰性、陽性的限制;有過去式、現在式等等時態;有單數、多數的變化。經統計,漢字中,形聲字占了76%,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先把握好形音義的基礎,類推學習,就能快速的掌握發音,這也是為什麼會產生「有邊念邊,沒邊念中間。」或「有邊念邊,沒邊讀旁邊。」這雖不是精確的說法,卻是很多人學習漢字的摸索過程。

順著這個觀念,請學習中文的朋友們不要怕說錯話、寫錯字。或許一個有趣的錯字,等到老師指正並講解後,反而讓您學到更多字詞的使用法。